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山西省东南部地区鼠传病原体流行状况研究
于娟, 边香, 谢冰, 赵永波, 毕格越, 杜夏延, 毕丽芳, 栗冬梅, 饶华祥
摘要205)      PDF (758KB)(688)   
目的 了解山西省东南部地区伯氏疏螺旋体、问号钩端螺旋体、莫氏立克次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恙虫病东方体及土拉弗朗西斯菌6种病原体在啮齿动物中的流行状况,为当地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20年7月和2021年5月,在山西省东南部地区选择7个采样点,采用夹夜法捕获啮齿动物,无菌收集其脾脏和肾脏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6种病原体的检测。 χ 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鼠种、性别、组织及生境的病原体检出率差异。 结果 捕获小家鼠、黑线姬鼠、北社鼠、苛岚绒鼠、中华姬鼠、黄胸鼠、大仓鼠和大林姬鼠8种鼠类共248只。除大林姬鼠外,其余7种鼠类检出伯氏疏螺旋体、问号钩端螺旋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和恙虫病东方体4种病原体,检出率分别为21.77%(54/248)、5.24%(13/248)、1.21%(3/248)和0.40%(1/248),不同病原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200.097, P<0.001)。莫氏立克次体和土拉弗朗西斯菌未检出。伯氏疏螺旋体在林区检出率最高,主要在北社鼠和黑线姬鼠中检出,不同生境间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17.906, P<0.001),其肾脏组织检出率明显高于脾脏组织( χ 2=5.310, P=0.021);问号钩端螺旋体在村庄检出率最高,但不同生境间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 P=0.971),主要在黄胸鼠中检出,在脾脏和肾脏组织中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0.773, P=0.379)。此外,发现11只啮齿动物存在2种病原体混合感染情况。 结论 伯氏疏螺旋体和问号钩端螺旋体是山西省东南部地区啮齿动物中流行的主要病原体,存在人类致病风险,相关部门应加以重视。
2022, 33 (2): 211-215.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2.02.008
青藏高原麦秀国家森林公园小型哺乳动物巴尔通体基因多态性研究
饶华祥, 于娟, 李寿江, 宋秀平, 栗冬梅
摘要264)      PDF (925KB)(1089)   
目的 了解青藏高原麦秀国家森林公园小型哺乳动物巴尔通体感染状况和基因多态性,为当地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夹夜法捕获小型哺乳动物,采集肝脏和脾脏组织进行巴尔通体培养分离,对可疑菌落进行枸橼酸合酶( gltA)基因PCR扩增并测序,利用BLAST和MEGA 7.0软件进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和遗传进化分析,DnaSP 5.10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结果 共捕获啮齿动物21只,其中长尾仓鼠10只,大林姬鼠6只,小家鼠4只,根田鼠1只,另捕获1只食虫目鼩鼱科动物,除根田鼠外,其余4种小型动物均检出巴尔通体,总阳性率为59.09%(13/22)。肝、脾组织双阳性9份,肝脏组织单阳性1份,脾脏组织单阳性3份,肝、脾组织培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45% vs 54.55%, P=0.625)。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分离出的巴尔通体分别为格拉汉姆巴尔通体( Bartonella grahamii,10株)、泰勒巴尔通体( B. taylorii,1株)、哈巴罗夫斯克巴尔通体( B. khabarovsk,1株)和日本巴尔通体( B. japonica,1株)。其中格拉汉姆巴尔通体是具有潜在致病性的优势流行株,溯源分析显示长尾仓鼠和小家鼠分离株与日本大林姬鼠分离株聚为一簇,而大林姬鼠分离株与当地高原鼠兔分离株聚为一簇。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不同鼠种所携带的格拉汉姆巴尔通体核苷酸序列存在较大差别,10条序列中存在8个多态位点,产生3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0.622±0.138,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3.200,核苷酸多样度为0.010,其中在152~251 bp间的片段多样度最高。 结论 麦秀国家森林公园小型哺乳动物巴尔通体感染率较高,格拉汉姆巴尔通体为优势流行株,且具有遗传多样性,存在人类感染致病风险。
2021, 32 (4): 398-403.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4.003
家蝇幼虫抗菌肽对弓形虫速殖子DNA的损伤作用
于娟1, 程璟侠2, 赵瑞君1, 饶华祥1, 刘颜岗1
摘要1124)      PDF (483KB)(940)   

【摘要】 目的 从家蝇幼虫血淋巴中分离纯化出有抗弓形虫作用的抗菌肽,观察其对弓形虫速殖子DNA的损伤作用。方法 通过损伤加感染的方法诱导家蝇幼虫大量表达抗菌肽,然后经过研磨、离心和层析等过程,分离纯化并筛选出抗弓形虫作用的抗菌肽,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其对弓形虫速殖子DNA含量的影响。结果 通过DNA含量直方图可以看出,实验组的速殖子数少于对照组,且两组分布参数存在较明显差异。正常的弓形虫速殖子处于M1期的较M2期的少,抗菌肽组则相反,处于M1期的较M2期的多,且M1峰值明显前移。结论 家蝇幼虫血淋巴中存在抗弓形虫作用的抗菌肽,其可通过抑制弓形虫DNA的合成杀伤弓形虫。

2009, 20 (1): 21-23.
家蝇蛹抗弓形虫抗菌肽的分离纯化
程璟侠1;于娟2;赵瑞君2; 代培芳 1
摘要1165)      PDF (565KB)(909)   
目的 从家蝇蛹血淋巴中分离纯化具有抗弓形虫作用的抗菌肽。方法 通过损伤加感染的方法诱导家蝇蛹大量表达抗菌肽,然后经过研磨、离心和AKTA TM purifier层析等步骤,将家蝇蛹抗菌肽进行分离纯化,采用血细胞计数法和MTT比色法筛选对弓形虫速殖子有抑制作用的抗菌肽。结果 经Resource S阳离子柱层析,测定280nm处紫外吸收值,在保留体积为9.4ml处出现1个紫外吸收峰,经检测对弓形虫速殖子有杀伤作用,再将其用于Superdex G75凝胶柱层析后,测定280nm处紫外吸收值,出现6个紫外吸收峰,发现第6个峰具有抗弓形虫作用。结论 家蝇蛹血淋巴中存在抗弓形虫作用的抗菌肽。